大日經胎藏六月持誦法:第三月火輪觀,囕字門

本文討論胎藏六月持誦法,在討論第三月前,請讀者先閱讀前篇文章
大日經胎藏六月持誦法:第一月地輪觀,阿字門
大日經胎藏六月持誦法:第二月水輪觀,鑁字門

第三月火輪觀,囕字門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 持明禁戒品第十五》
次於第三月, 勝妙火輪觀,噉不求之食, 即以大慧力,燒滅一切罪, 而生身意語。
《Rolf W. Giebel 英譯版》
Next, in the third month, with the meditation on the most wondrous
fire circle,
He eats food which he has not sought out, and for the seal he uses
the great wisdom sword;
He will burn up all sins produced by body, speech, and mind.

“囕(ram)”字門若是沒有空點的話,那就是“囉”。阿闍梨真實智品說“囉字名爲火”,所以“囉( 𑖨 ར ra )”這個音是火輪(火大)。
若按布字品的定義,囉字(ra)對應的是眼——“囉字名爲眼”。
(可參考文件)唐譯梵音照表 https://wisdombox.org/Tang_San.pdf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 持誦法則品》
囕字初日暉, 彤赤在三角,加持本心位, 是名智火光。
《Rolf W. Giebel 英譯版》
The letter Raṃ, like the first light of day, is red and in a triangle:
It empowers the locus of your heart and is called light of the fire
of wisdom.

初日暉和眼當然是有關係的,因爲眼即明。火輪是個三角,加持在本心位。亦即“empowers the locus of your heart”, 這是智慧的火光。第六月時是心輪和眼輪(眉心輪)一起修,也就是火風輪一起修。當我門理解了四大有相互連續的關係時,便不會受限於火輪到底是在心門還是眼輪。眼睛和心臟是火空相續的現象,火在虛空,所以能見、能明、心臟能跳動。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 沙門一行阿闍梨記》
第三月在火輪中,謂三角赤漫荼羅,住勝上火輪也。觀在其中,以其囉字為身也。作慧刀印,謂三補吒合掌,屈二風捻二空也。其出入息赤色。三月義如前,謂三月三十日三千日等,以見為限也。此三月中不求一切食,謂不得乞食等。若有施來者,得隨意食之;無人施與則不食,但以囉字為食耳。以此方便,燒一切罪障令無有餘也。以此義故,一切暗盡明成,謂佛慧明也。備,謂備具用此印也。

大日經並未詳細說明六個月的日子中,是否每日只在念誦或觀想種子字,而不做其他事。修行人都不用做飯嗎?如果是一行禪師所說的“此三月中不求一切食,謂不得乞食等。若有施來者,得隨意食之;無人施與則不食,但以囉字為食耳。”,這意味着這已經是“僻轂法有加”了。“不求之食”這詞並沒有明確定義,如果“求”指的就是“乞食”,那麼“食不求之食”的意思就變成了“喫自己做出來的食物”或者是“喫不用向他人乞討的食物”。邊唸咒邊自己做飯,這樣有違背“食不求之食”的指示嗎?

“若有施來者,得隨意食之;無人施與則不食”,基本上,如果這第三個月是在閉關,那不用討論了吧,當然是“喫囉就行了”。我心底壓根的疑問是“一行禪師真正這樣做過了嗎?”。閉關的時候有人送食物來,這是常見的安排。但是,你請別人幫你送食物來,那不等於你求別人了嗎?

我的觀點是,自己勞動,比方種菜,或者是摘採果子,以此作爲食物,不勞煩他人,這應該比較接近“食不求之食”的意思。否則,第一個月只喝牛奶,乳糖不耐拉肚子,第二個月只喝水,第三個月沒喫東西只吃“囉”,這已經是“僻轂法”了。豈止“八成”受不了,應該是九成九淘汰!九成太平間了。

如果,真言修行者獲得食物的方式只剩下“乞食”一種,不乞食的話,沒人“自動”送來食物,那就不喫。這基本上是“苦行”—— 意味着《大日經》是一本苦行經。

問題是苦行經算是“方便”嗎?若是這樣的話,密教的“方便爲究竟”就基本上自打嘴巴了。

作者: 海陽居士

Ziweidoushu.tw站長,從事紫微斗數研究與教學;十七歲開始接觸易經、八字與紫微斗數,四十年以上的紫微斗數經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